首页 / 汽车知识

哪些食物是发物-中医“发物”是什么,“发物”食物有哪些?

中医养生

文化精髓 博大精深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大夫说在疾病治疗期间应少吃“发物”,所以肯定有不少人会问:什么是发物?发物又指哪些食物呢?

  以中医角度,从字面上讲,所谓的“发”,可以理解成“诱发、引发、助发”。即原本有慢性疾病的人,体内存有伏邪,如果吃了“发物”,就可能诱发原有的慢性病,导致疾病反复发作。但从概念上讲尚缺乏系统、完整、准确的理论阐释。

  广义方面,正如已故现代名医秦伯未所说:“凡能引起口干、目赤、牙龈肿胀、大便秘结的芥菜、韭菜、香菇、金花菜等,都有发热的可能,俗称“发物”,一般多习称为辛热物、海鲜物、腥发物等,其致病具发热、发疮、发毒、动火、动风、助湿、生痰、动气、积冷和发痼疾的不同特点。故发物可理解为:在健康人正常摄入,或患病服药及病后调理的饮食过程中,因不当饮食而能诱发产生某种病症,激发新病或妨碍治疗、加重病情,影响机体康复的一类食物。发物与其他饮食禁忌不同之处在于具有“发”的特性,它是由内到外,由小到大,由无到有,由静到动的变化,发物也具有温、热、辛、甘等阳性的四气五味属性。

  狭义方面,发物致病类似于现代医学所指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中的食入性食物过敏症的某些表现.故发物的含义又可理解为:凡因正常食用某种无毒的食物,而能诱激某些人突发产生病症(如过敏性荨麻疹、湿疹、紫癜、胃肠炎、休克等)的食物。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类的食物既都可能成为发物,又因人而异,不可能对任何人全都产生致发作用,常由家庭遗传、个体差异(过敏体质状态)所决定,并受季节气候、膳食搭配、加工制作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那么发物都有哪些食物呢?根据中医病因学说,能够引起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以及气血的病理性特征等方面,可将发物归纳如下:

  1、动火发物:多具辛热燥烈之性,能助热动火、伤津劫液。如烟、酒、葱、姜、椒、蒜、韭、芥、羊肉、狗肉及卤制食品、煎炒、油炸之物。素体热盛,阴虚火旺,诸热所致病症不宜食用。

  2、动风发物:多具升发、散气、火热之性,能使人阳气升散发越,内风亢逆,邪毒走窜。如海鲜鱼、虾、蟹、贝、猪头肉、鸡肉、鹅肉、牛乳、鸡蛋、蘑菇、木耳、茄子等。荨麻疹、丹毒、湿疹、疮痈疔疖、中风、头晕目眩、惊风、痹证等不宜食用。

  3、助湿发物:多具胶着粘滞、肥甘涩腻之性,能阻脾、助湿、恋邪。如饴糖、大枣、面食、肥肉及甘甜滋腻诸物。湿热病、黄疸、淋证、痢疾、带下、疟疾等忌食。

  4、积冷发物:多具寒凉润利之性,能伤阳生寒,影响脏腑运化。如冬瓜、四季豆、冬寒菜、苋菜、莴笋、柿子等。素体阳虚、阴寒内盛,泄泻、冷痛、阳虚水肿等不宜食用。

  5、动血发物:多具活血散血、作用峻烈之性,能动血伤络,迫血外溢。如慈菇、胡椒、羊肉、狗肉、菠菜、烧酒等。各种出血性疾病,崩中漏下、痔疮、月经过多、吐血、咯血、鼻衄、皮下出血、尿血等病症忌食。

  此外,民间所指的“发物”多指无鳞鱼及虾、蟹、海参、羊肉、牛肉、香椿等一些高蛋质和高营养的食物。像带鱼、黄鱼、鲳鱼、蚌肉、虾、螃蟹等水产品这类食品大多咸寒而腥,对于体质过敏者,易诱发过敏性疾病发作如哮喘、荨麻疹症,同时,也易催发疮疡肿毒等皮肤疾病。像公鸡肉、猪头肉、鹅肉、牛肉、羊肉等,这类食物主动而性升浮,还易诱发或加重皮肤疮疡肿毒。还有一些光敏性食物也被列为发物,是指那些容易引起日光性皮炎的食物,如莴苣、茴香、苋菜、荠菜、香菜等。

  “发物”的范围其实比较广泛,几乎涉及大家日常饮食的方方面面。但其实,对于这些所谓“发物”,还需要辨证的看待,并不是说这样食物少数人吃了不舒服、敏感,就一定所有人都不能吃,这需要根据个人的身体情况而判定,生病时能不能吃这些“发物”,还要根据病情来判断,并不是说生病之后所有的“发物”就都不能吃了。所以,关于“发物”,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患病后,该不该吃,听正规医院专科医生的建议。

图片来自于网络,用于科普和公益,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撰稿:陈靓

审核:街晓霞 高霜

{ 完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