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知识

荇怎么读-《诗经》第一花盛放太湖,又美又“荇”!

最近一段时间,荇菜花盛放太湖的秋日美景频频刷爆朋友圈,金...的荇菜花竞相绽放,与蓝天、碧水、芦苇相映成趣,吸引众多水鸟翩飞其间。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荇(x?ng)菜作为《诗经》第一花,不仅是水面的诗意点缀,更是水生态中的重要“水镜草”,有一定净化水体的功效。快来一起来了解一下减氮降磷的“高手”——荇菜。

荇菜是睡菜科荇菜属的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在中国绝大多数地区均有分布。荇菜小绿叶紧贴水面,晶亮小巧的黄花亭亭立于水上,花期长,10月为盛放期。盛花时,成片的荇菜景观尤为壮观。荇菜茎秆粗壮,生物量较高,且其根系扎于底泥中,能大量吸收底泥中的氮(N)、磷(P)。

“荇菜花开满太湖,正说明我们的水生态、水环境越来越好。”武汉大学梁子湖湖泊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高级实验师王力功认为,荇菜和金银莲花一样,都是对太湖非常重要的水草。荇菜一般生长在水体透明度较高的水域中,因此其存在往往能表明水体处于相对健康的状态。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南京大学湿地生态研究所所长安树青证实,荇菜对生长环境的水质有极高的要求,被誉为“水的镜子”:“它们在污染不严重的水体生长,污染严重的水体则不容易生长。”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二级教授、全国生态环境职业教育教指委委员、南京大学环境学院高级访问学者马国胜,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对“太湖水生植物群落对环境的影响”做过专门研究。他认为,太湖离不开水草,水草对健康的湖泊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尤其是微污染水体水质的生态净化作用无可替代。

专家们一致认为,治理太湖的关键是,让太湖从藻型湖泊向草型湖泊转变,换句话来说,如今我们看到的荇菜等水生植物在太湖大面积出现,正是太湖水体生态系统向好的指征之一。

当然,荇菜的科学管理也很重要。马国胜提醒,大量水生植物花期过后的后续管理相当重要。枯萎腐烂后的水生植物将加重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应及时打捞清理和资源化利用。

“我们已关注这个情况,荇菜为本地种,经专家研究,荇菜对藻类生长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很适宜在人工湿地应用。”苏州市吴中生态环境局土壤科科长(水科副科长)梅毅表示,今年入夏以来,生态环境部门持续加强对太湖水质的监测,待荇菜枯萎后,相关部门将及时组织打捞清理,并加强后续科学管理。

苏州市生态环境局

主管: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主办:江苏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

主编:孙健

审核:刘萍

编辑:李夏菁

版式:张晨

好文!请您点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