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多少岁-历史上的郭嘉是怎么死的?和曹操的女儿有关,竟被活活“榨干”身体?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我们
曹操帐下第一谋士
立功无数却英年早逝
他若不死
就连诸葛亮也只能龟缩隆中
不敢出山
他就是三国第一鬼才--郭嘉
号称史上第一大预言家
只是你知道历史上的郭嘉到底有多恐怖吗?
在得到郭嘉之前
曹操被袁绍按在地上反复摩擦
而郭嘉仅用几句话
便让曹操以少胜多
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
之后更是势如破竹
一统整个北方
那么
被誉为三国最强预言家的郭嘉
到底都作了哪些预言?
这些预言究竟是真是假呢?
郭嘉本是曹操手下的第一谋士
却为何成了刘备的救命恩人?
这其中到底有何不为人知的隐秘?
只是这个如神人降世般的郭嘉
却为何在38岁时突然病逝?
原来真相连正史都不敢记载
他究竟是何方神圣
竟能留下郭嘉不死便无三国的传闻?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的后半句到底是啥?
竟直接暗示三国乱世的最终结局?
郭嘉的出身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历史
回顾真相
去寻找历史上著名的三国第一谋士
郭嘉的一生
公元170年,郭嘉出生在颍川阳翟,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禹州一带,或许真是天降英才,郭嘉小小年纪,便聪敏好学,与长者交谈也总能语出惊人,说出自己独到的见解,相传,郭嘉幼年时,曾遇到一个游方术士,观其面相后大为惊叹,称他是西王母的法器昆仑镜转世,将来必有一番作为,当然,这种灵境转世的说法,现在听来实在是太过迷信,更像是人们用来赞叹郭嘉,生而不凡的一种方式
20岁这年,郭嘉经人推荐,投入了袁绍门下,当时,各路诸侯中,袁绍的军队最强,名号最响,几乎所有人,都将未来结束纷争的希望,寄托在了袁绍身上,认为他必定能成为新的天下霸主,然而,郭嘉却在和袁绍相处了一个月后,认定袁绍虽然表面上礼贤下士,却不能做到知人善用,只知谋划却没有决断,难以成就霸业,因此果断转身,拂袖而去。
这就是郭嘉出山后的第一次预言
果然,后来袁绍军队溃散,亡于败军途中的结局,证明了郭嘉此次预言的准确,离开袁绍之后,郭嘉赋闲在家六年
郭嘉显才
直到公元196年,曹操麾下的首席谋士戏志才去世,失去了重要军师的曹操急于求才,便请荀彧给自己推荐一位可用之才,于是,郭嘉再次闪亮登场,这一次,郭嘉和曹操一拍即合,在一番畅谈之后,曹操大喜过望,连声赞叹,“使孤成大事者,必此人也”,而郭嘉也在离开营帐后,开心的说“真吾主也”,意思是,“这才是我要找的主公”,自此之后,郭嘉成为了曹操帐下的军师祭酒,为他出谋划策,屡建奇功!
郭嘉到底有多牛?
仅用几句话,便让曹操军心大振,以少胜多,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之后更是势如破竹,一统整个北方。
建安二年,面对兵力强盛的袁绍,曹操虽有心与之争霸,却信心不足,迟迟不敢出战,为鼓励曹操勇敢参与争霸,郭嘉预言曹操必胜,并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论,从道、义、治、度、谋、德、仁、明、文、武,十个方面,分析了曹操必胜,袁绍必败的原因所在,大大提升了曹操的作战信心,和军队士气,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成了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教科书式战役,官渡之战的胜利,成为了曹操与袁绍,争夺北方霸权的转折点,为其日后统一中国北方,奠定了基础,而郭嘉的神机妙算,还远不止于此,在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僵持的时候,有探马来报,说江东孙策要趁机偷袭曹操的大本营许都,这一下让曹营中人心惶惶,一旦许都丢失,那曹操的阵营将立刻土崩瓦解,不少人见此,开始暗中向袁绍靠拢,以求在战败后获得一线生机,在此生死危亡关头,郭嘉却再一次放出预言:
“孙策命不久矣,不足为患”
而郭嘉做出这个预测的原因则是,在他看来,孙策先前为吞并江东,诛杀了许多英雄豪杰,刚结下不少仇敌,随时都会有人去刺杀他,而孙策这个人却不善于设防,虽然拥有百万之众,但外出却和一个人没什么两样,因此,一旦有刺客伏击,孙策就必死无疑,此后不久,孙策果然遭遇了仇敌刺杀,命丧黄泉
由此可见,郭嘉之所以能够多次做出精确的预言,是因为他有着超凡的洞察能力,窥一斑,而知全貌,如此才智,不得不令人佩服,他所出的计谋和判断,也往往出人意料,例如,在官渡之战大获全胜,袁绍病死之后,曹军中的将领,几乎一边倒的提议乘胜追击,郭嘉却劝曹操暂退,让袁绍的两个儿子自相残杀,等到他们两败俱伤的时候,再由曹操来坐收渔翁之利,由此不仅达到了目的,还大大减少了战争带来的伤亡
郭嘉成了刘备的救命恩人
然而,郭嘉本是曹操手下的第一谋士,深得曹操倚重,却为何成了刘备的救命恩人?这其中到底有何不为人知的隐秘?
建安三年,刘备被吕布打败,被迫投靠曹操,当时曹操手下的另一位谋士程昱,认为刘备虽然暂时羽翼未丰,但他既有皇亲国戚的身份,又有关羽、张飞等人支持,如果放任他势力壮大,将来必定会威胁到曹操,因此劝说曹操趁机杀掉刘备,郭嘉闻此,大呼不可,他认为,刘备已有英雄之名,并且得到了天下不少豪杰的认可,而他如今走投无路投奔曹营,如果曹操在此时杀了他,就难免会背上杀害贤良的恶名,一旦名声坏了,将来难以令天下归心,于是,郭嘉建议曹操,暂饶刘备性命,但为了避免他以后危及自身,郭嘉让曹操把刘备软禁监视起来,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郭嘉的建言,确实“救”了刘备的小命,但可惜的是,对于郭嘉这次的建言,曹操只听了一半,他既没有杀刘备,也没有软禁他,反而对刘备更加亲厚,企图让刘备彻底臣服于自己,通过刘皇叔的臣服,让天下归心与曹,然而心怀天下的刘皇叔,怎么可能甘心做曹操的幕臣,一年后,刘备趁郭嘉和程昱二人都不在曹营时,主动向曹操请缨上阵杀敌,趁机逃跑,郭嘉回来后得知这一情况,力劝曹操出兵杀掉刘备,他认为刘备一走,必生变数。
可见,所谓的郭嘉是刘备的“救命恩人”一说,并非空穴来风,但郭嘉要救的却不是刘备这个人,而是他主公曹操的名声,一旦刘备的存在威胁到了曹操的地位,郭嘉还是会毫不犹豫的杀掉他,可惜的是,等郭嘉和曹操反应过来,去追杀刘备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逃走后的刘备很快进攻下邳,举兵反曹,成为了曹操的一大劲敌,虽然在对待刘备的态度上,郭嘉有所失策,但这并没有影响郭嘉在军中的地位,和曹操对他的信任,两人行同车,坐同席,宛如世交密友
建安九年,郭嘉被封为洧阳亭侯,建安十二年,袁尚、袁熙逃入乌桓,曹操想带兵远征乌桓,又担心刘备趁自己孤军远征,在背后袭击许都,因此左右为难,这时,郭嘉又一次做出了神预言:
“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
也就是说,让曹操尽管放心远征乌桓,即使留下一个空城许昌也没关系,刘备必无法来添乱,此言一出,众人哗然,连一向信任郭嘉的曹操,这次也将信将疑,而郭嘉自有他的道理,他认为,虽然刘备经过数年的积攒,已经有了一定的实力,但他始终依附于荆州刘表,受到刘表的辖制,而刘表就是个,只会夸夸其谈的政客,他自知才能不如刘备,又生怕刘备超过自己,所以一定会对刘备有所防备,就算刘备想趁机攻打许都,刘表也一定会阻止他,让他无法前来,此番分析,可见郭嘉不仅对当时纷乱的局势,有独到的见解,还对人心有着极强的洞察力,后面的事实证明,郭嘉又对了,曹操听了郭嘉的分析后,立刻下令出兵,在曹操大军来到易城时,郭嘉再次进言,“兵贵神速”,让曹军暂弃辎重,轻兵速进,给对方来一个攻其不备
在郭嘉的策划下,曹军的先头部队,一路过白檀、平冈,越过鲜卑部落的王庭,向东挺进,等到乌桓人发现时,他们已经距离柳城不到二百里了,乌桓军仓皇出战,铩羽而归,曹操帐下大将张辽,将乌桓单于蹋顿斩于马下,令乌桓士气崩溃,曹军大获全胜,俘虏了乌桓20多万人,袁尚和袁熙被迫逃亡辽东,这一战后来也成为了中国战争史上,“奇兵制胜”的经典战例。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柳城之战过后,郭嘉竟然一病不起,他在病榻上向曹操献上了最后一计,也就是平定辽东之策,在郭嘉的策划下,曹操没有继续攻打辽东,而是静静等待,同年秋天,辽东太守公孙康,就带着袁尚的首级前来投降,曹操不费一兵一卒,便占据了辽东,至此,曹操彻底平定了北方,统一了黄河流域以北地区,然而在背后为他出谋划策的军事郭嘉,却永远闭上了眼睛,享年38岁!
可是,这个如神人降世般的郭嘉,为何会在正值壮年时突然发病,不治而亡呢?
后人闲谈之余,不可避免的会对其死亡原因多出几分猜测,其中比较流行的一个说法是,郭嘉生活方式过于放浪,死于花柳之下!
郭嘉一生有一妻八妾,其中一个,还是曹操的小女儿曹廷,郭嘉在辅助曹操建功立业的同时,也因出色的才华,得到了曹操女儿曹廷的青睐,不顾郭嘉已有正妻,执意要嫁给郭嘉,哪怕做妾也愿意,于是,曹操亲自说媒,将曹廷许配给了郭嘉,郭嘉虽不情愿,但碍于主公的面子,也不得不接受,曹廷嫁入郭府后,和郭嘉立下了许多规矩,要求郭嘉逢年过节,必须去她房中过夜,得到恩赏后也要去与她同欢相庆,而曹廷更是仗着曹操女儿的身份,极力打压郭嘉的其他妻妾,以独占郭嘉。
从此,郭嘉白天要帮助曹操处理政务,到晚上回家还要尽心尽力的伺候曹廷,久而久之,身体自然就扛不住了,最后在行军途中病亡,其实,史料很少有对郭嘉妻妾的记载,他和曹廷的关系到底如何,也早已无从考证,但郭嘉的官方死因,的确是在北征乌桓的归途中病故,可能与被曹廷掏空身体,导致抵抗力下降有关,当然也可能是他本就体弱,加上长期跟随曹操四处征战,操劳过度,身体早已透支,恰好在征乌桓的过程中,因水土不服,染上了当地的风土病而致。
总之,风华绝代的鬼才郭嘉,年纪轻轻便撒手人寰,实在是三国史上的一大憾事!
郭嘉的风评
郭嘉死后,曹操悲痛异常,连呼
“哀哉奉孝!惜哉奉孝!痛哉奉孝!”
随即上表,将郭嘉的封邑追加到了一千户,并追谥他为贞侯,郭嘉死后不到一年,刘备请来了有卧龙之称的诸葛亮出山相助,使三国的局面再次发生了变化
赤壁之战,曹操被孙刘联军大败之后,仰天长叹:
“郭奉孝若在,不使孤至此”
可见,在曹操心中,郭嘉之才,远胜诸葛亮,那么,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的说法,究竟从何而来?
相传,诸葛亮的老师水镜先生,曾告诫他的弟子们:
“郭奉孝锋芒太盛,他死之后,你们方能出山。”
而诸葛亮也谨尊师命,在学成后,也一直隐居不出,直到郭嘉死后,才出山辅佐刘备,难道郭嘉之才真的强到了,连诸葛亮都比不上的地步了吗?
事实上,郭嘉和诸葛亮,根本就没有过正面交锋,而这种说法之所以广为流传,一方面是诸葛亮出山的时间巧合,恰在郭嘉死后不久,但背后的原因却并不是惧怕郭嘉,而是两人的年龄差距和所处的社会环境导致。
郭嘉生于公元170年,26岁投入曹操麾下,而诸葛亮则生于公元181年,到郭嘉去世时,也就是公元207年,诸葛亮也只有26岁,郭嘉去世前夕,正是诸葛亮和刘备互相考察的时期,刘备三顾茅庐,让他看到了刘备的诚意和不凡之处,愿认其为主,这才出山,倾力辅佐,另一方面就是曹操在赤壁大败后,对郭嘉的怀念,认为若郭嘉还在,赤壁或许就是另一种结果了。
但事实上,赤壁之战并非诸葛亮一人之功,而是诸葛亮、周瑜、鲁肃三人,共同策划的江上作战,不管郭嘉如何鬼才,想要以一己之力,识破孙刘联军里,三位大军师精心设计的连环计,让曹军在不擅长的江面作战上取得胜利,恐怕也并非易事,况且,任何人都无法阻挡历史发展的洪流,即使郭嘉在世,曹操也还是会在赤壁大战中,败于孙刘联军之手,只是,以郭嘉之才,或许不会让他输的那么惨,曹操在战败后对郭嘉的怀念,更像是一种自我安慰,斯人已逝,幽思长存。
回顾郭嘉的一生,以无双智谋,多次精准预测三国走势,对曹操忠心耿耿,屡建奇功,虽然英年早逝,但毫不夸张的说,他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三国的局势,连一代伟人毛主席,生前也多次向身边人,推荐阅读《郭嘉传》,认为郭嘉是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智谋之士,他的十胜论几乎涉及了中国兵法思想的各个方面,切中要害,言简意赅,博大精深,古今罕成。
身为主公的曹操,更是在《请追赠郭嘉封邑表》中,细数了郭嘉所立之功,几乎把当时的所有功劳都归给了郭嘉,可见曹操对他的信重
沫然历史
公众号:沫然历史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
点击“在看”你最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