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趴睡多久为宜-娃儿为啥趴起睡?呼吸不畅,“趴睡”帮忙
家长
“护士,护士,娃儿啷个趴起在睡哦?”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探视间内,家长在视频电话里问道。
家长口中的“趴起睡”到底是什么?
此外,有些健康宝宝也喜欢趴睡,
这样的睡姿是否健康?
来听听医护人员怎么说。
先来了解重症医学科里的“趴睡”,
它可不仅仅是趴着睡觉这么简单!
“趴睡”也就是俯卧位通气。
俯卧位通气是一种在临床上
用于治疗重症患者的机械通气方法。
为什么要“趴睡”?
大家都知道“水往低处流”吧。
“趴睡”这个动作让体位发生了改变,原本那些沉积在肺底或背部的痰液从高处往低处流至主气道,痰液就很好排出。(如下图)
气道通畅了,孩子的肺通气、氧合就慢慢改善了。
看到这,家长就明白为什么有些孩子喜欢趴着睡了吧,特别是对于生病痰多的宝宝。
此外,孩子趴睡时,需要用颈部和手臂的力量支撑身体,从而锻炼到了颈部和手臂的肌肉。
趴睡还能减少孩子因长时间平躺而导致的后头部扁平症的风险。
谁可以“趴睡”,谁不可以“趴睡”
在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里,
不是所有的患儿都会“趴睡”。
急性呼吸机窘迫综合征(ARDS);顽固性低氧血症且常规机械通气不能纠正;长期卧床或痰多不易咳出的患儿。
血压不稳定;颅内压增高;急性出血;颈椎脊柱损伤;骨科手术;近期做了腹部手术的。
如何“趴睡”
娃儿身上的管子这么多
趴起睡会不会压到管路哦?
由于重症监护室的患儿病情重、管路多。
为保证患儿安全及舒适,在进行趴睡时,医护人员会做好准备工作,让”趴睡”一步到位。
一共有5个人协助患儿翻身,分别站在患儿的不同位置,负责同侧患儿肢体和管路。翻身时由第①人发出指令,其他人员同时将患儿移向床的一边,然后将患儿侧卧,再将患儿俯卧位,最后摆正四肢体位和各管路。
“趴睡”需注意什么?
当患儿趴睡时,需密切监测患儿的心率、血压等参数,及时发现异常问题及时处理。医护人员会在他们的面部、胸前区,髂骨、膝盖等易受压部位垫上泡沫型减压敷料或硅胶软枕。
“趴睡”多久
俯卧位通气要求“能趴尽趴”。一般每天趴12-16小时,不超过20小时。
看到这,
有些家长可能又要问了,
既然趴睡好处这么多,
那我的孩子出院回家后,也可以继续趴睡。
有些健康宝宝的家长也表示,
家里的孩子也喜欢趴睡。
那么家长如何评估孩子
居家时是否可以趴睡呢?
这些情况可以趴睡
六个月以上的宝宝:宝宝六个月的时候,可以在成人监护的情况下适当地进行趴睡练习。
宝宝感到安全和舒适时:趴睡可以帮助孩子更容易入睡并保持睡眠状态,有助神经系统发育。
特定情况下的建议:宝宝如有胃食道返流、斜颈等情况,可尝试趴睡以缓解病情。
这些情况不适合趴睡
一到三个月的宝宝:这个阶段的宝宝运动发育还没有表现出来,自己不会翻身,趴睡很容易捂住口鼻。
夜间或无人监护时:在夜间或没有人照看的情况下,尽量避免让宝宝趴睡。
存在特定健康问题的宝宝: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喘鸣、肺炎、感冒咳嗽时痰多、脑瘫等疾病的孩子不适合趴睡。
总之,家长可根据宝宝的年龄、健康状况及周围的环境,确定宝宝是否可以趴睡。如果实在判断不了,可咨询专业医护人员。
文字、图片:重症医学科 陈洁
编辑:豆花
审核:重症医学科 刘成军 孟玉倩
宣传统战科 刘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