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知识

民事诉讼一般多久开庭-法苑讲法 | 民事纠纷诉讼流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些民事纠纷,当其他途径解决不了时,就需要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了,也就是俗称的“打官司”!但是,民事诉讼流程有哪些?该怎么走呢?观众朋友们,本期“法苑讲法”栏目将带大家了解民事纠纷的诉讼流程。

流程图

民事诉讼一般多久开庭

起诉

起诉条件:

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

2.必须有明确的被告。

3.原告需提出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4.案件必须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需要准备的材料:

1.起诉状:这是提起诉讼的基本文件,需详细写明原被告的基本信息、诉讼请求、事实与理由等。起诉状需按照被告人数提交副本。

2.主要证据材料:这是支持原告诉讼请求的关键,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等。所有证据材料应整理清晰,并按被告人数提供副本。

3.身份证明文件:原告为个人的,需提供身份证复印件,必要时还需提供户籍证明。原告为单位的,需提供营业执照复印件、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原件等。

4.授权委托书及受托人身份证复印件:如原告委托他人代为诉讼,需提交授权明确的授权委托书及受托人身份证复印件,并同时提供原件供查验。

5.律师委托证明及律师证复印件:如原告委托律师代为诉讼,除授权委托书外,还需提供律师事务所接收委托的证明、函件和律师证复印件。

起诉方式:

1.书面方式:原告需向人民法院提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交起诉状副本。

2.口头方式:在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法定情形下,当事人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立案

法院立案庭在收到起诉状后,会依法进行审查。审查内容主要包括起诉状是否符合格式要求、案件是否属于法院受理范围等。

审查通过后,法院会通知当事人7日内缴纳诉讼费,交费后予以立案,立案决定会以书面形式通知当事人;不符合立案条件的,若因材料不足,法院会通知当事人进行补充材料,再审查决定是否受理,否则裁定不予受理。

注意:

这里的7日是指自收到受理通知时次日起算,若最后一日为法定节假日的,则可相应顺延至节假日结束后第一天。因此,原告在收到受理通知书后,需按时缴纳诉讼费用。未按时缴纳的,只能按撤诉处理。

安排开庭日期

开庭日期的安排取决于案件适用的程序: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法院通常会在当事人收到应诉材料后的十五个工作日内安排开庭。

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法院则需要在三十个工作日后安排开庭。如果被告下落不明或通信地址不详,法院会进行公告送达,公告期为六十日。

公告期满后,视为送达成功,法院可安排开庭。

开庭日期确定后,双方均应遵守。如果原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法院可以按撤诉处理。如果原告有正当理由无法到庭,如突发疾病、交通事故等不可抗力因素,可以向法官说明理由并提供相关证据,申请延期开庭。法院在审查后认为理由成立的,会裁定延期开庭审理。如果被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法院可以进行缺席判决。如果被告有正当理由无法到庭,如突发疾病、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的事由,同样可以向法官申请延期开庭。

开庭

开庭准备:

核对当事人身份,宣布合议庭成员,告知当事人权利义务,询问是否申请回避,即当你认为庭审人员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可能会影响案件公正判决的,可申请更换该人员。

法庭调查:

双方当事人进行陈述的环节。首先由原告对起诉状进行陈述,被告再进行答辩,从而由法官总结本案的争议焦点;其次,对双方持有的证据进行质证,就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是否有异议,发表意见,此外,若有证人的,证人这时可出庭作证;最后,对所有证据质证完后,需要作最后的陈述。至此,进入下一阶段。

法庭辩论:

各方当事人就有争议的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辩驳和论证。对一方的提问需由另一方做出解答,切忌不能过于重复提问,或就一个关键点“死磕到底”,甚至将法庭演变成吵架现场,这属于扰乱法庭现场的行为。

法庭调解:

在双方辩论完后,基本庭审到了尾部,这时法官一般会询问是否需要进行调解,如果达成调解协议,制作调解书,双方当事人签收后生效,当事人履行调解书内容或申请执行;未达成调解协议,由法庭作出裁决(宣判)。

评议宣判

庭审结束后,若审判人员当时可以形成一致意见的,则可以当庭宣判,否则会定期宣判,判决是对案件实体问题的处理结果。根据《民事诉讼法》,简易程序的审理期限为3个月,普通程序的审理期限为6个月,因此,在开完庭后很多人都是要等法院送达裁判文书,但具体什么时候送达由法院决定,只要还在这个审期内的就是合法的。如果收到的是裁定书,不服裁定书的,需自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如果收到的是判决书,不服判决书的,需自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执行

无论是一审判决,还是二审判决,生效后,当事人必须履行。如当事人不在判决确定的期限内主动履行义务,另一方当事人应及时申请法院执行。在执行阶段,法院会采取措施确保判决或裁定得到实际履行,如查封、扣押、拍卖等。如果你是败诉方,则需按照判决书规定的期限履行,否则对方申请执行时,需要承担强制执行的有关费用。拒不履行人民法院裁定、判决的,人民法院可以采取拘留、罚款措施,还会被打入失信名单,构成犯罪就可能追究刑事责任。

以上就是民事纠纷的诉讼流程,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格遵循法律规定,民事诉讼看起来复杂,其实一步一步按照规定来也可以轻松应对。大家在遇到纠纷时,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解决问题,要勇敢的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编辑 |贺星宇

文案|陈子璇 郑成坤郝文丽 田佳乐 贺星宇

审校 | 魏振华 周艳 田佳乐

责编 | 庞在辛白嘉宁

-第三三九三期-

< PAST?往期回顾 >

我院教师应邀参加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2024年年会暨第二届数字法治大会

点击查看

点击查看

民事诉讼一般多久开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