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资讯

农历六月二十六是几号-农历六月廿六日(今日),恭贺清源妙道真君二郎神圣诞。

农历六月廿六日,

清源妙道真君二郎神圣诞。

《玉匣记》中记载:农历六月廿六日,是二郎真君圣诞。二郎神,又称“二郎显圣真君”、“灌口二郎”、“二郎真君”、“灌江神”、“赤城王”、“清源妙道真君”等等,是民间信仰和道教的神祇人物。民间多认为他是一位与水利、农耕、防止水灾有关的神,甚至是水神,有些戏班说二郎神就是戏神老郎神,还被奉为猎神、蹴鞠神、雷神、酒神等。

信仰流变

起源于四川灌县(今四川都江堰市)由治水英雄崇拜而衍化的泛水神信仰。其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唐代,唐崔令钦《教坊记》收有《二郎神》词牌,乃唐初宫廷音乐家根据民间娱神咏唱二郎神的曲调制成,说明唐初已经出现名为二郎神的神祇。《安义县志》载唐永徽年间有圣水庙,祀二郎神。《钦定日下旧闻考》载唐贞观二年创建二郎神庙,宋元佑二年重修,康熙三十五年重建。《蜀梼杌》载五代时蜀宫中有以二郎神为题材的舞蹈《灌口神队》。只是这些早期传说中的二郎神尚无名姓。

身世之说

李二郎说:李冰是秦蜀郡守,在任期间,领导民众建成了功德绵延千年的都江堰。而蜀中民间传说,在这个浩大的工程中,他的儿子“二郎”有协助父亲开离堆,除水怪,引岷江为都江堰,使成都平原千百年来富甲一方的大功,因而被民众作为神灵奉祀。此类传说见于文字记载的时间,似始于北宋。《宋会要》记宋仁宗嘉祐八年封永康军广济王庙郎君神(二郎神)为灵惠侯,并言二郎神即李冰次子,表明“二郎”即次子之意。北宋张商英为山西当阳玉泉山撰《元祐初建关三郎庙记》载:“李冰治水患,庙食于蜀之离堆,而其子二郎以灵化显。”南宋范成大曾任四川制置使,大概曾去瞻仰过这位“郎君神”,其《吴船录》称:“崇德庙在(永康)军(今灌口镇)城西门外山上,秦太守李冰父子庙食处也。”大儒朱熹也认定二郎为李冰儿子,其与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朱子语类》进一步点明:“蜀中灌口二郎庙,当时是李冰因开离堆有功立庙。今来许多灵怪,乃是他第二儿子。”其后,这位李二郎曾被元朝封为“英烈昭惠显圣仁佑王”,被清朝封为“承绩广惠显英王”。由于皇帝敕封,方志见载,李二郎享祀灌口的说法长期流布全国,尤其受到讲究引经据典的士大夫文人的支持,其庙祀因而越出川界,成为国家之神。

赵二郎说:赵侯,讳昱,字仲明,隋蜀人,师从青城山高道李珏真人,世号峨眉剑仙,圣诞在农历六月二十六日。据历史典籍和《青城山志》记载,有隋一朝,有神人出焉。曰赵侯,姓赵讳昱,字芮,东晋时蜀地峨眉人,与兄冕从师高道李珏,修道于青城山。因历史上曾封侯,故尊称“赵侯”。

赵侯孝慈仁厚,神功济世,是为青年英俊,隋炀帝知其道高贤德,征召其出仕,谢绝不就。又使益州太守强送其至京都,縻以上爵,仍不就,乞任低职,则往任蜀中眉山郡太守(唐初复为嘉州)。赵侯上任不久,便遇境内孽蛟作祟,淹没庄稼农舍,七百船只覆没。赵侯便率领全州军民一道与孽蛟鏖战。“昱仗剑没水,须臾,天地晦冥,江水丰隆,作殷雷响。昱右手持剑,左手提蛟首,奋波出,三水皆赤,害遂除。”是时州人顶戴,拜为神真上人。

赵侯祖师真正的道教封号为:“万天川主左丞相,崇应惠民大帝,赤城文宣武烈,承积广惠,义勇显英王,清源妙道真君。”乃北帝御前左丞相,统领三元九州兵马,节制城隍土地,实为赤县神州都城隍,九千世界总土地,都辖龙神地脉。

圣主额上正有一纵目,金甲持剑,廿六岁得道为少年像 ,左右金枪太子,右有红毛童子,玉帝敕赐竹鞭印信,名之为“赶山鞭”,开府治事,赐额“九州阴阳兵马司”。累世显圣救民,唐太宗闻圣主显迹,敕封神勇大将军,永镇灌口。明皇幸至天回镇,圣主显圣,告明皇回銮,后果得收复两京之捷,乃加封“赤城王显应侯”。赵侯之称自此始也。宋真宗咸平六年,封为 “川主清源妙道真君”。

杨二郎说:杨二郎为仙凡之子,故事见载于明朝《二郎宝卷》。在民间广泛流传的 “二郎劈山救母” 故事中,二郎神是玉帝三女三公主(或为玉帝之妹)与下界杨天佑婚配而生的独生子。明朝初年的移民政策背景下,二郎信仰传播到了西北,由古蜀氐羌文化而衍生的杨二郎信仰受到氐羌旧地各族的偏爱,更凭借神魔小说的力量,成为明清以来人们最熟悉的“二郎神”。《西游记》第六回称他是“显圣二郎真君,见居灌洲灌江口”。《封神演义》定其名为杨戬,是玉鼎真人的徒弟。远在北宋初期,“杨二郎”之说就已在民间流传,如《通幽录》即有卢顼之舅在塔上“与杨二郎双陆”等语,并谓杨二郎为神人,“出入如风如雨,在虚中”。四川是羌氐族旧地,氐族先民最早生活在中国西北部,一直保持有“剠(黥)额为天”的习俗,即用刀在额上刻上痕迹,然后在伤口涂上墨,使长入肉中,形成永久的痕迹,看上去像一个竖起来的眼睛,即所谓“天眼”—这就是二郎神有三只眼的来历。东汉以还,氐人由今陇南扩散到川北、西康,这一带不仅二郎神的庙很多,以“二郎”名山者也很多,最著名的便是西康的二郎山。唐以后,氐人逐渐融合于汉族和藏族,氐族的三目祖先神也随之成了道教神系中的成员,成为民间信仰广泛崇拜的二郎神。

二郎真君寶誥

誌心皈命禮

赫赫威靈,顯化無邊,昭惠二郎,道場降臨,山川鐘秀,天地匯英;無黨無偏,公忠正直,有求必應,如影隨形,代天理物,賞罰分明,驅鷹縱犬,統轄大兵。擊破天魔,摧伏邪精。鬼怪兇惡,俯首遁形。乾宇氣清,聖道高明,奸宄不生,佑國康民。督眾生體大道,掌陰府判陽間,天下總城隍都土地清源妙道崇密真君。

又誥

誌心皈命禮

潛神修煉,列位先天,大道眞君,法界無極,體道無為,傳老君之妙訣,書道祖之靈符。手執七星誅龍劍,腳踩南蛇五彩雲。斬妖魔於三界內外,宣教化於四海古今。闡教開壇,玄裔永賴,召神遣將,誓願無邊,靈通貫鬥。常啟福祥,大悲大願,大聖大慈,元皇啟教,萬法宗師,雷霆應化,太清真人,度玄演正天尊。

农历六月二十六是几号

道教是天尊对人间最慈悲的叮咛

在看点这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