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资讯

肌萎缩侧索硬化-俗称渐冻症,一种运动神经元病

肌萎缩侧索硬化

《肌萎缩侧索硬化》,此词条收录于01/21,仅供参考

      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俗称渐冻症,是运动神经元病(MND)的一种。病变同时累及脊髓前角细胞、脑干运动神经核以及大脑皮质运动神经元,致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并存的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病。主要表现为肌肉萎缩、无力、痉挛,通常从某一个肢体开始,上肢常最早受累,之后逐渐波及其他肢体,发病早期症状明显不对称,最终累及舌肌、面肌、咽喉肌、颈肌、四肢不同肌群、背肌和胸腹肌,但眼外肌不受累。患者也可出现肢体发僵,抽筋、抖动、痉挛性疼痛,夜间或安静时明显。可有强哭强笑等假性延髓麻痹表现。无感觉异常和尿便障碍。

      肌萎缩侧索硬化依据不同的角度可以有多种分类方式,例如按照病损解剖部位可分为经典型肌萎缩侧索硬化(上下运动神经元均受累)、进行性(脊)肌萎缩(下运动神经元受累)、进行性延髓麻痹(延髓受累为主)、原发性侧索硬化(上运动神经元受累)及特殊临床亚型;按遗传因素,可分为散发性和家族性;按是否合并其他系统损害可分为肌萎缩侧索硬化,肌萎缩侧索硬化合并额颞叶痴呆、肌萎缩侧索硬化合并帕金森氏综合征。

      肌萎缩侧索硬化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约5~10%有明确家族史,被称为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9~95%为散发性肌萎缩侧索硬化。该病起病隐匿,多数患者中年以后发病,存在性别差异,男性发病率约为女性的1.5~2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患者生存期通常为3~5年,有10%左右的患者生存期可达10年以上。

      2018年5月1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5部门联合制定了《第一批罕见病目录》,肌萎缩侧索硬化被收录其中。2022年7月,中国学者参与的国际研究团队利用人工智能发现“渐冻症”的潜在治疗靶点,并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