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友梅-现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开拓者
《萧友梅》,此词条收录于01/20,仅供参考
萧友梅(1884年1月7日~1940年12月31日)原名乃学,字思鹤,又名雪明,广东省香山县(今广东省中山市)人,中国近代作曲家、教育家、音乐理论家,景星学社社员,中国首位音乐博士,上海音乐学院创始人之一,是中国现代音乐史上开基创业的一代宗师、现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被誉为“中国现代音乐之父”。
1889年,年仅5岁的萧友梅随父亲移居澳门,在其父亲开办的私塾里学习国学知识,以及英文和日文。1901年,萧友梅留学日本,在东京高等师范附属中学学习,后转入日本东京帝国大学、东京音乐学校。1906年,经孙中山介绍加入同盟会。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萧友梅被任命为总统秘书。1912年作为公派生赴德国入莱比锡音乐学院学习教育学同时进入莱比锡大学研究教育学, 1916年获博士学位。1920年回国,在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和北京国立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任教。1927年,与蔡元培先生共同创办中国第一所高等音乐学府——国立音乐院(上海音乐学院前身),并担任教务主任。1929年,学校更名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萧友梅亲任校长,使国立音专在困境中得以发展。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萧友梅曾多次组织学校搬迁,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1940年12月31日,萧友梅在上海体仁医院病逝,享年56岁。
萧友梅所作百余首歌曲,收入《今乐初集》《新歌初集》等,另作有大型合唱曲《别校辞》《春江花月夜》,管弦乐《新霓裳羽衣舞》等。他创作的《国耻》《从军歌》等,是中国第一批以抗日救亡为主题的爱国歌曲。
Tags: 现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开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