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东渔鼓-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传统民间曲艺
《祁东渔鼓》,此词条收录于01/20,仅供参考
祁东渔鼓是源于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的一种传统民间曲艺,以“渔鼓筒”为主要演奏乐器,并结合说唱进行表演。这种艺术形式在祁东、祁阳等地的农村地区广为流传,并逐渐传播到衡阳、郴州、永州等市以及广东、广西、江西等省份。2014年12月,祁东渔鼓作为湖南渔鼓的组成部分之一,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渔鼓历史悠久,可以上溯至唐代的“道情”。祁东渔鼓源于南宋时期,历经宋、元、明、清至民国时期的发展。有史可查的祁东渔鼓,可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中叶,刘贤忠以竹筒为乐器演唱历史故事,邹祖溪成为其传人并创立祁东渔鼓。1952年,邹祖溪将渔鼓引入官方艺术场合。1982年,“祁东渔鼓”正式定名。到20世纪90年代,祁东渔鼓融合多种戏曲元素,表演向戏剧化转化。后来,邹华山、邹昆山等艺人对传统形式进行改革,演变为祁东渔鼓戏。祁东渔鼓风格为无本可循、无曲可依,通俗易懂、伸缩自如,表演形式有对唱、表演唱、渔鼓小品、戏剧演唱等。祁东渔鼓属南派渔鼓,脱离传统单口渔鼓,加入本土的曲艺。
为了保护祁东渔鼓这一传统艺术形式,2012年祁东县职业中专设立了曲艺表演专业,以培养渔鼓表演和创作人才。并且,邹昆山被列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邹华春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祁东渔鼓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保存了丰富的传统演唱底本和曲目,展示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其自成体系,对研究湘南民间艺术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Tags: 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传统民间曲艺